2020-09-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9月14日,江苏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着力破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提出到2025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75%以上,中职学校达到70%以上。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近年来连续破门槛、解难题,引导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共生共长,让职教学子“升学有路”,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苏省情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立制度,与现代产业发展共生共长
“校、所、企”之间没有围墙,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基础设施、场馆设备、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全部开放共享。目前,这种“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模式已经在常州科教城坚持了近20年,不断向全国输出产教深度融合的江苏经验。“科教城是区域内的‘创新之核’,是常州校企合作机制落地的典范。”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华刚介绍。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制度支撑。2019年3月,江苏省人大通过全国首部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为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添加一层制度保障。
“注重贴紧、靠实经济发展需要,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一直以来,江苏省都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着眼制度化推进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共生共长。
自《条例》施行以来,江苏全省继续全力打造职业教育的全国“高地”,探索现代职教发展的新路。目前,全省重点支持建设36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项目和14个培养项目,涉及全省20多个产业领域,总投入超过15亿元,同时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认定制度,首批已认定81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现代学徒制是《条例》的重点强调内容,在江苏全省得到推广。近年来,苏州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见》,目前已有3个项目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建设了规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标准体系。”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苏建青告诉记者,学校建设了我国首个英国权威认证机构授权的学徒认证中心“中英现代学徒培训学院”,为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为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围着产业转”,江苏还逐年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江苏省以2—3年为一个周期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提出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策略。
“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下,我们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指引,为职业院校专业调整建设提供参考,逐步形成了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共生共长的格局。”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介绍,目前江苏13个设区市中9个建有职教园区,走出“院校+产业园区”的江苏模式。
随着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建立围绕新兴产业和核心产业的专业集群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指向。2017年,江苏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明确依据全省“1+3”主体功能区部署,打造一批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重点专业集群。今年8月,江苏再次在《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围绕产业需求送教上门,至‘十四五’期末,建成20个左右具五年制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集群”。
“专业集群发展,对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专业集群十分必要。”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巫建华说,学院紧密对接江苏8个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7个专业群,以满足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破壁垒,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一直以来,“断头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拦路虎,“学职业技术很难上大学”的观念依然存在。区别于普通高中生参加的普通高考,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选拔成绩优秀者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为打通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江苏率先在全国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学历上升“立交桥”,形成了分段培养、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等多样化、可选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9年,江苏出台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揽子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目前全省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达60%以上,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普及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专进、硕士出”在全省成为正常现象。“人工智能产业非常火爆,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今年我们招3个班150人,招生非常火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丹中告诉记者,学院和“双一流”高校开展紧密合作,打通了从高职直至专业硕士培养的通道,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
“让职校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享受到高考升学的‘阳光大道’,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局面。”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刘克勇说。
今年7月,江苏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江苏高地”,让每一个职教学子都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
目前,江苏还选择了10所左右学校开展职业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试点,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个公办本科职业大学,今年7月成功升格并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研究员吴学敏表示,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我们学院主要培养装备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升本后学院将以‘职教本科’的定位,借鉴本科院校的管理特点,保持固有的职业属性不变,探索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明标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今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列出七大重点任务、20项具体举措,并明确重点任务清单,共139项具体工作,全面完善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标准,给江苏职教现代化提供了路径。
“致力于发挥标准在质量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江苏构建现代职教之路的重要经验。”葛道凯多次指出,要坚持标准引领,在办学基础设施、专业建设、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制定明确的标准。
通过实施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智慧校园、现代化实训基地等创建工程,江苏一直全面推进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省政府先后印发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办学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
戴蕴恬就是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受益者。今年7月,她从英国伯明翰大学先进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而8年前她还是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普通学生。“戴蕴恬一路成长,得益于学校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索。”溧阳中专校长王云清介绍,学校联合高职院校和企业,制定了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专业基础课程8门,一举破除了职教学生一路升学成长的学习障碍。
为深入推动职业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江苏还不断探索独立的评价标准,建立教育行政主导、学校为主体、相关部门指导、第三方有效参与、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
特别是在教师队伍评价标准方面,江苏率先实行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单独评审,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正高级讲师评审,开通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大胆将教师的评价管理权限下放到学校,有力推动了全省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
“学校引进的青年博士储建华联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是全国高职院校的第一位此类项目首席科学家。”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华介绍,自2010年起,该校联合上市公司等“共聘共用享双薪”智能制造领域博士46名,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到了25%。
今年秋季学期,“00后”江霏作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实训教师。除了授课之外,他还担任2020年国赛团队带训教师,正带领参赛学生积极备战国赛,引起了社会关注。凭借“国赛冠军”的奖牌,江霏顺利留校任教。目前全省像江霏这样被选聘入校任教的已达453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立足江苏实际,把握前进方向,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杆与旗帜,制定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标准。”葛道凯说,当前江苏就是要以先行先试精神推动江苏职业教育实现新跨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提供江苏样本,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本报记者 缪志聪)